《乌塔》的教案

时间:2025-07-06 05:38:22
《乌塔》的教案

《乌塔》的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乌塔》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乌塔》的教案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

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乌塔》的教案2

【教材分析】

《乌塔》是鲁教版五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本课的重点部分是“我”和乌塔的谈话,所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及对生活的热爱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过旅游的经历,但受家庭的影响,没有孩子独自外出的经历,文中人物的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传奇,因而喜欢阅读本文。在语文学习中,四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上下文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但在阅读后缺乏与同学交流自己见解的主动性,需要在课文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漱、眬、惬、驳、逻、辑”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 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乌塔的自立能力。

4.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们有过旅游的经历吗?去过哪儿?怎么去的?

有独自一个人旅游的经历吗?

2、有个德国小姑娘,她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认识一下这位了不起的小姑娘。

(设计意图:由“旅游”这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主人公的简介,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师:(指着*),瞧,这是一篇——(生答:略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来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1) 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 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二)整体感知

师: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师:老师检查一下大家课文读得是否认真仔细。

课件内容:

洗漱 蒙眬 惬意 反驳 逻辑

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四)检查课文朗读。

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指名朗读课文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其他生评价。(评价时注意先评价优点,再提意见。)师相机纠正不对的地方。(课件出示)

(1)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也躺下了。

(2)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蒙眬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

(3)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4)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 “……你的话不合逻辑”。

(五)难词理解

师:你明白这些词的意思吗?谁有什么疑问?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一)个性自读。

师:乌塔都游历了欧洲哪 ……此处隐藏19449个字……活呢?

乌塔:我带了闹钟控制自己的起居,还知道外出前把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3、总结:啊!你真了不起!知道自己安排生活,知道自己挣钱,知道怎么去游玩,知道自己照顾自己的安全,既能玩得开心,又不让父母为你担心。

4、提问:聊到这里,你觉得乌塔身上有什么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体会乌塔思想上的独立

1、过渡语:我们都感觉到了乌塔在生活上的独立精神,其实在她的身上还有另一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另一种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还从课文中找一找。

文中有两处写到了作者与乌塔的争论,看看我们能否从他们的争论中体会点什么?

2、第一次争论

(1)找出写他们第一次争论的内容。齐读一遍。

(2)说说他们各持什么观点?

(作者认为:中国的家长爱孩子,所以不放心让孩子一个人出远门。乌塔认为: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出远门?)

(3)你认为谁说得有道理?

(4)你也像乌塔学习,发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家长爱孩子,应该怎么爱?我们这样说:爱孩子,就给(让)他们

(5)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回答让我们知道了你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3、第二次争论

(1)找出写他们第二次争论的内容。齐读一遍。

(2)说说他们这次争论的话题是什么?两人各持什么观点?

(争论的话题是:孩子的乐趣问题。作者认为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图书,有游乐园,很快乐。乌塔认为:中国的孩子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肯定缺少乐趣,因为只有亲自感受,才能体会它的美丽。)

(3)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你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的童年更有乐趣。

4、总结:两次的争论乌塔都发表了跟作者不同的见解,但是乌塔都说得更有道理。从中你发现了乌塔什么特点?

(很有主见)

五、拓展延伸

1、是啊!乌塔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跟她一样独自一人去国外旅游呢?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学的是乌塔那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在生活中多多锻炼自己。并不一定要像她那样一个人去旅游,毕竟这还是有一定危险的,而且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2、结束语:最后,我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在生活中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要养成依赖的心.而且做事说话要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板书设计]

乌塔

生活上

独立自主

思想上

很有主见

《乌塔》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亦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1、收集、整理资料。2、创设情境。3、默读实践。4、角色置换。5、关键处补白。6、自读自悟。7、辩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吧。去过哪儿?用什么方式去这些地方旅游的?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自由读课文,注重读清字音,认清字形。

洗漱(shu) 蒙眬(long) 惬意(qie) 逻(luo)辑(ji)

语塞(se) 塞住(sai) 塞外(sai)

2、词语理解。

惬意:这里是很满意、很舒适的意思。

语塞:指不知怎样回答对方的问题。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4、学生自学课文。

5、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6、快速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身上是个怎样的女孩?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有主见

胆大、心细 ……

7、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写了读书笔记,让学生读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训练

1、组织辩证,引导探究: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1)反方观点:“小朋友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打电话或邮寄一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 正方反驳:“乌塔因为这次旅游准备了整整三年,读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

(3)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更多的钱吗?”“小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 正方反驳:“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可到人家家里陪小孩玩。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从乌塔的游历中你有什么体会?你有一人外出的经历吗?

五、布置实践作业

讲故事:把这个故事复述给父母听。

小练笔:《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 塔

热情、活泼

有主见、独立 自主自立

胆大心细

《《乌塔》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