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07 13:24:33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15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学习“行、走”古今义的不同。理解古文大意和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诵读领悟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3、情感与价值: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教学重点】

学习文言文的朗读,能够正确流利、古色古香地朗读《狐假虎威》。

【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看清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来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说)

来,老师这里带来两种动物,你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画面出示狐狸和老虎)

一、导入课题:

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四分五裂,群雄纷争,齐楚燕赵韩魏秦战国七雄各霸一方。为了让各国诸候听信自己的主张,出现了像苏秦、张仪等许多纵横家,这些纵横家的游说之词,人们把它记录了下来,西汉时的刘向将它们编辑成一本书《战国策》,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看一看这部书中第十四卷《楚策一》中的一则寓言故事《狐假虎威》,请同学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齐写课题《狐假虎威》)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哪位同学说一说,什么是寓言?(假托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一读:(自由读)从课题我们可以看到“狐”和“虎”这两种动物,这两种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提个小小的要求:

1、读准字音,特别是文中的多音字。

2、拗口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读:(学生读)古文离我们年代太久远了,要想读好古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个同学第一个吃螃蟹,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真不错,每个字都字正腔圆,特别是他读准了多音字:子以我为(wéi)不信、吾为(wèi)子先行、虎以为(wéi)然、以为(wéi)畏狐也。(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读:(节奏读)古代诗文有着音乐的韵律、节奏美。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知道断句,准确读出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意思大有帮助。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已经划好了节奏,请同学按照节奏停顿,停顿处可以拖长一点音,边读边想想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学生自由读课文)有信心读一读吗?谁来读一遍?(学生读)

四读:(教师范读)不错,这样读就有板有眼了,古文还得古色古香、摇头晃脑地读。请听老师为大家读一遍。(配乐、摇头晃脑读)老师读得怎样?大家得鼓励一下我吧?

五读:(配乐诵读)来,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读一遍。(学生配乐齐读)

三、诵读并理解品读: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古文要读懂它可得花一番功夫,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和后面的大意,互相对照,看看你读懂了哪句。(学生自由读课文和大意)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

a.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请比较:和“刻舟求剑”的求?(寻找)

古文简洁明了,短短9个字就写出了事情的起因,如果加上你的想像,这段话你会怎么说?此时,饥饿难耐的老虎抓到了一只狐狸,心情是怎样的?把老虎的`欣喜读进文章里,齐读。

b.子无敢食我也!

狐狸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来,谁来读一读?

“狐曰”曰得有点突然,谁能想象一下,“老虎一下子抓住了狐狸,狐狸地说”加上狐狸的神态、动作,把故事铺阵得详细些。(学生说)

c.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以我为不信”上“认为我不相信”吗?(认为我的话不值得相信)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这是什么句?(反问句)

反问句为什么用感叹号呢?(强烈地肯定)说明了什么?(狐狸很有把握)你能读出狐狸的信心吗?(读)

谁能把这句话改成肯定句式?(观百兽之见我皆走。观百兽之见我不敢不走。)你觉得改成哪名好?为什么?(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百兽见了它们是在慢悠悠地走吗?这里的“走”表示什么?(逃跑)“走”的意思在古文中用什么词来表示,请在这句中找出。(行)百兽见之皆走了吗?你是从哪句知道的?(兽见之皆走)

d.虎以为然。

狐狸的一番话唬住了老虎吗?“以为然”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们还有个词“不以为然”。

看到百兽皆走后,虎不知……(学生接)

百兽怕的是老虎,可老虎却认为怕的是狐狸,这是因为狐狸()了老虎的威风(板书“假借”)

因此我们也就知道了“狐假虎威”的意思,谁来说说?(狐狸假借考虑的威风吓走百兽)

四、理解寓意:

前面我们说了,这些纵横家们是借寓言故事来说生活中的现象,狐假虎威说的是生活中的怎样一种现象呢?(凭借别人的威风来欺负别人或抬高自己)

你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种现象吗?

(1、仗着有个高年级的哥哥,经常欺负小同学。

2、凭着家里人的权势,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多让学生说,教师适时评价。

讨论:狐狸是想借着老虎的威风欺负百兽吗?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

(狐狸也是迫不得已,为了自己能活命)

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不要借着别人的威风欺负人。

五、课堂延伸:

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则寓言故事,齐读。(齐读课文)

我们相信,如果这只老虎再次抓住这只狐狸,也许情况又会发生变化了,请同学们课后续写:老虎明白后,又一次抓住了狐狸……

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古文的寓言故事韵味十足,大家对画蛇添足的故事,老师推荐同学们课后阅读:古文版《画蛇添足》

出示: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此处隐藏22055个字……p>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齐读

3. 这一段里,狐狸是怎样经过老虎身边的?书上用了哪一个字?

4. 点出“窜”,板书,读

5. 狐狸为什么要“窜”呢?

(因为狐狸害怕老虎,想早一点溜走。)

受到惊吓,很多动物都会窜,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会窜吗?

6. 请你用朗读把狐狸害怕老虎的样子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设计理念:看图直接进入课文,简洁明快,使学生很容易就抓住了本段的主要内容。理解一个“窜”字,让学生明白狐狸是害怕老虎的,避免在下一个环节中产生误解。]

三. 第二、三段朗读训练

1. 过渡:尽管狐狸窜得快,还是被老虎逮住了,我们来看看狐狸的反应。出示课文内容: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2. 指名读第二段,想一想:哪个词语讲了狐狸的反应?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骨碌一转 扯着嗓子

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明了什么?(狐狸想到了主意)

它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呢?(故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

3. 指名读,读出狐狸的样子,齐读

4. 老虎有什么反应呢?齐读第三段

5. 哪个字写出了老虎的反应?(楞)

板书:愣 读这个字

什么叫“愣”?(呆住了)

老虎为什么会“愣”?(别的动物看到老虎都害怕,这只狐狸竟然不怕,还敢这样讲话)

6. 分角色读二、三段,分别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设计理念:老虎的“愣”正表现了它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特点,狐狸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才骗到老虎的。]

7. 过渡:我倒想看看这只狐狸究竟会耍什么花样。

四. 第四、五、六段朗读训练

1. 出示课文内容: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齐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狐狸的主意是什么。

2. 老虎相信了吗?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蒙”“松”,并且板书,读

什么叫“被蒙住了”?(被骗上当了)

想一想,狐狸怎样说话,才能使老虎上当?(要凶一点)

指名读狐狸的话

(评价参考:这只狐狸真凶,老虎一下子被蒙住了;这只狐狸还不够凶,老虎有点不相信你。)

3. 齐读第四、五、六段

五. 朗读表演第七段

1. 过渡:这只老虎不仅松开了爪子,它竟还跟着狐狸走了。

2. 出示课文内容:

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齐读

3. 哪些词语表现了狐狸的样子?(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读一读这两个词语

出示句子: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读

想一想:狐狸为什么窜?刚才这么害怕,现在却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如果你是老虎,你会怎么想?

4. 根据学生的交流,点出词语: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5. 看课文的第二幅图,你能不能把狐狸和老虎的样子表演出来?

学生选角色进行表演,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他表演得像吗?如果你认为不像,说一说怎么改。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是为了调动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表演和评价的过程中,对词语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减少了教师的赘述,体现了课堂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狐假虎威 研究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六. 略读第八、九段

1. 看图,动物们有什么反应?指名读课文: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 动物们为什么吓得撒腿就跑?它们怕的是谁?

老虎认为它们怕的是谁?

3. 在这种情况下,这只老虎会怎样对待狐狸呢?

4. 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啊,它借老虎的威风,不仅吓跑了百兽,而且也吓跑了这只大老虎。

5. 齐读第九段

七. 学习生字

1. 课文学完了,题目“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呢?

(借)

领读,教师介绍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2. 介绍学生字的方法(读方法)

自学生字三步走:

借助拼音读一读

看清字形记一记

记住笔顺写一写

3. 学生用此方法自学生字:抗、胆,并进行交流

[设计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能让学生受益无穷。]

4. 范写,学生书空练习

5. 学生练习书写,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八. 作业设计

1. 想一想,编一编:几天后。这只老虎又碰到了狐狸……

2. 抄写生字

九. 板书设计

狐 假 虎 威

窜 愣

神气活现 松

摇头摆尾

十.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我在课堂上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以看图、朗读、表演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并重点抓住几个词语,作为课文的主线。

1. 看图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两幅图生动有趣,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再看图,完全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抓住词语进行朗读感悟。

针对“狐狸”,我抓住了“窜”、“骨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这些词语,训练学生朗读的语感,并进行前后对比,突显狐狸的狡猾本性;针对“老虎”,我抓住“愣”、“蒙”、“跟”三个字,表现出它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本质。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展开朗读和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3. 意外的课堂生成

在学生朗读和表演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减少拘束,我退出讲台,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评价中肯,朗读和表演也轻松随意,放得很开。

我在设计教案时,为了避免学生因为回答不上问题而设计了很多的“台阶”,如:引出“窜”字时我问:狐狸是怎样经过老虎身边的?这类问题似乎过于简单,而这样的问题一多,步步将学生引入教师的预设,缩小了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也使得我的课有点流于表面的热闹,缺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此为我课后深感遗憾之处。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